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(中国)有限公司
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媒体报道
遭遇“人生最后一次摔”?老年人骨折急救 “三不原则”
发布日期:2025-07-08 阅读次数:

99岁的王奶奶(化名)在家中不慎跌倒,导致右髋部股骨颈完全断裂,这种骨折被称为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”,对高龄患者来说致死致残率极高。更棘手的是,王奶奶体内的心脏起搏器由于多年使用未检导致电量不足,术中若使用电刀等设备,可能引发心脏骤停。

面对“不能用电刀”的手术禁区,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创伤外科团队迎难而上,仅用50分钟完成纯手工髋关节置换术,出血量不到50毫升,术后5天老人便借助助行器下地行走,创造了超高龄骨折手术的奇迹。

当 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” 撞上 “设备使用禁区”

家住宁波郊区的王奶奶身体一向硬朗,是大家公认的“老寿星”,目前已经99岁高龄。这次不慎在家里跌倒导致右髋部股骨颈完全断裂,让家里人心里难免觉得“这次的坎估计是迈不过去了”。

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依赖电刀止血,但王奶奶的情况只能回归“原始”操作——用止血钳、纱布和结扎线完成。创伤外科主任章慧斌主任形容:“就像不用电动工具,纯手工拆卸精密钟表。”这种 "复古式" 手术对术者的解剖精准度和止血经验要求堪称 “毫米级考验”。但面对患者家属 "希望老人能站起来" 的恳切诉求,创伤外科联合心血管内科、麻醉科、重症医学科启动多学科诊疗(MDT),通过 24 小时内完成心肺功能评估、血栓风险预判、术中应急预案推演,最终敲定 "无电刀微创置换" 的个性化方案。

手术团队通过仅8厘米的微创切口,在避开血管和肌肉的前提下,精准植入人工关节,角度误差小于5度,全程未触碰心脏起搏器。麻醉科全程监控,血压稳定如常,术后6小时即开始康复训练。

“面对患者情况复杂、常规手术设备使用不了的情况下,章慧斌主任靠扎实的外科技术解决这个难题,相当厉害!”麻醉科副主任漆勇回忆说,“术中血压始终维持在 120/70mmHg 稳定区间,印证了团队对创伤应激的精准把控。”

术后康复更是印证了 “快速康复体系” 的成熟:手术当天即启动下肢气压治疗预防血栓,术后6小时开始踝泵训练,第3天坐起进食无头晕,第5天在助行器辅助下完成人生术后 “第一步”,让家属连呼 “不敢相信”。

目前,王奶奶已康复出院,髋关节活动恢复90%,生活基本自理。这例手术不仅刷新了高龄骨折救治纪录,也为家庭护理提供了实用指南。在老龄化社会,医疗技术的进步正不断为生命创造更多可能。

专家支招:如何预防老人跌倒骨折?

每 10 起老人跌倒就可能导致 1 例骨折,而家庭环境隐患占比超过 60%。 章慧斌主任给出实用建议:

【防跌倒环境改造清单】

卫生间:安装 L 型扶手(马桶 / 淋浴区必备)、铺设疏水防滑垫(避免使用光面瓷砖);

卧室:床头设置夜灯(照度 3-5 流明最佳)、床高控制在 45-50cm(便于起卧);

全屋:清除地毯卷边 / 电线外露等 “隐形绊索”,楼梯扶手加装防滑橡胶套;

【骨折急救 “三不原则”】

一:不强行移动:尤其髋部 / 脊柱骨折,随意搬动可能导致神经血管损伤

二:不盲目复位:开放性骨折只需覆盖无菌敷料(可用干净塑料袋临时隔离创面)

三: 不忽视 “沉默骨折”:部分老人股骨颈嵌插骨折仍能短距离行走,出现持续髋部疼痛需立即就医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