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次算是命大,真是多亏了医生护士。”9月11日上午,80岁的王奶奶(化名)终于出院了。
8月28日的傍晚,王奶奶因咽痛、发热前往医院急诊,被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并收治入院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当晚她突然出现胸闷、气促、血氧下降等危急症状。急诊科接诊的肖阳海医生紧急为王奶奶安排了肺动脉CTA检查,才发现真正的“元凶”竟是两颗隐藏在食管中的红枣核!
事发前几日,王奶奶家里来了客人,给她带了些红枣。她见枣子红润饱满,心里高兴,便随手拿起几颗放进嘴里。虽然年事已高,但王奶奶一向牙口不错,嚼起来也没觉得费力。谁知正聊得高兴,一个不留神,竟连着枣肉把两颗枣核也一起咽了下去。当时只觉得喉咙里轻轻一哽,咳了两下也没在意,以为枣核早已顺了下去。
直到第二天,王奶奶开始觉得喉咙隐隐作痛,吞咽时有些不适。她以为是常见的“上火”或是扁桃体有些发炎,便自己泡了点蜂蜜水喝,还含了几片润喉糖。家人问起来,她也只摆摆手说“没事,老毛病了”。哪知道那两颗枣核其实并未顺利落下,而是悄悄卡在了食管的狭窄处,像两颗埋藏极深的小钉子,正一点点刺入她的身体……
氧饱和度下降、食道出现穿孔!入院的当天晚上,王奶奶便出现了紧急的情况,肖阳海立马联系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连夜手术,将卡在食道的枣核成功取出。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之下,目前王奶奶已康复即将出院。家人感慨,谁也没想到,小小枣核竟成了“暗器”,让老人在晚年经历这样一场惊险。
医生解释,老年人口腔感觉较迟钝、唾液分泌减少、咀嚼力减弱,难以察觉或破碎食物中的硬物。加上吞咽和咳嗽反射能力下降,异物更容易悄悄滑入食管。不少老年人还存在食管狭窄、憩室(食管壁上的“小口袋”)等结构异常,枣核等尖锐物更易卡在这些部位造成危险。
一旦误吞枣核或其他尖锐异物,切记以下“三要”和“三不要”:
【三不要】
1.不要强行吞饭团、馒头等食物试图推下异物。这样做可能让枣核或其他异物扎得更深,造成更大损伤甚至穿孔。
2.不要盲目喝醋。醋并不能软化枣核,反而可能刺激黏膜。
3.不要等待或心存侥幸。一旦怀疑误吞,应立即就医。
【三要】
1.要立即停止进食饮水,为可能需要进行的麻醉内镜做准备。
2.要迅速前往有消化内科或胸外科的医院急诊,清楚告知医生“疑似误吞枣核”及大致时间。
3.要积极配合检查。医生通常建议做进一步检查,以明确异物位置和有无并发症,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。
预防永远胜于治疗。对老年人或者咀嚼能力欠佳的婴幼儿来说,一颗小枣核也可能成为健康“炸弹”。我们呼吁家属、照护者及相关机构共同重视饮食安全:养成良好进食习惯,谨防食道异物。
